2014年12月3日 星期三

B-7公開課與入班觀察(103學年度)

本學年度於1031126日第四節辦理公開課與入班觀察
觀課班級:六年甲班;教學單元:圓周長
觀課者:楊依蓉老師與陳芝瑜老師(投入行為)
        蘇慧貞老師和謝曉菁老師(軼事記錄)
相關的觀課前、後會談與記錄,請參閱底下連結。



教學省思:
本單元教學主題是圓周長,主要教學活動為觀察圓周長與圓的大小關係以及圓周長和直徑之間的長度關係。學生具備認識圖形的內、外部與周長,並使用圓規畫圓,了解圓心、圓周、半徑與直徑的定義等先備知識。
本節課所探討的如下所述三點:
1.透過實際測量暸解圓周長。
2.透過具體操作找出圓的直徑。
3.利用圓周長與直徑之間的關係表察覺圓周長和直徑的數量關係。 

底下分別就有效教學、差異化教學與補救教學三個面向進行教學省思。
一、有效教學:
本次課程以口頭與實作評量方式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與討論,首先請小朋友動腦想一想在生活中可以看到哪些圓形物品,並複習圓心、直徑和半徑的定義,藉以導入學習主題。再透過每組的操作與發表其測量結果,能共同發現並瞭解圓周長的概念以及與直徑之間的關係。一連串的具體操作過程,能立即評估學生學習成效,加深理解「圓周長與圓的大小關係」,建立「圓周長與直徑的關聯性」,並進而認識「圓周率」,達到有效教學。
二、差異化教學:採異質性分組,安排4-5人一組,進行合作學習與討論,並於小組討論時,行間巡視給予指導。也使用教具輔助教學,進行概念的歸納,實施多元教學。
三、補救教學:由於課程的時間安排未能適時掌握,影響教學進度。故在公開觀課後,再一次的說明與統整,讓學生對於圓周長的概念更加清晰,也針對部分尚未理解的學生進行一對一指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